学爬
爬行对于宝宝各方面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非凡的意义,但似乎并非所有父母都意识到了这一点。究竟爬行对于宝宝的意义都有那些呢?
专家科普
专家科普
4422次阅读 2021.12.31爬行对于宝宝各方面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非凡的意义,但似乎并非所有父母都意识到了这一点。究竟爬行对于宝宝的意义都有那些呢?
概述
·爬行的3大意义
·必知宝宝从爬到走的八阶段
·警惕宝宝爬行八“雷区”
·宝宝5种爬行姿势大解析
·不会爬行就会走路好吗?
不会爬行就会走路好吗?
第一,就爬行这种运动本身来说,是宝宝一种全身的运动,而且容易掌握,宝宝也很喜欢的一种方式。
爬行会锻炼宝宝颈部、腰背部、四肢。从这点来说,达到了宝宝全身运动。
第二,宝宝的认知能力方面会得到提高。因为孩子在爬行之前,活动范围小,基本上处于一种被动的活动状态。因为人获取信息首先是视觉和听觉,当宝宝爬行的时候,他的视觉的扩展发生了扩充,包括听觉上的。对于孩子认知方面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第三,从孩子的心理发展来说,现在很多独生子女都存在胆小、内向、自信心不足等,因为爬行本身是孩子能够自主活动的一种运动形式,通过这种自主性的运动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就是孩子的自信心是从爬行期就开始了。
揭示爬行的误区
很多家长认为的“爬行”实际上是一种形式上的爬行,家长们认为把孩子放在一个专门的区域去爬就是“爬行”,或者家长参与辅助爬行就是“爬行”。实际上爬行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重要过程,也同样是孩子早期教养的一个结果。
我们可以把爬行分成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爬行的准备阶段,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他要具备颈部力量、腰背力量、上肢和腿部力量的储备。如果家长在孩子0-6个月没有很好的对孩子针对这些方面锻炼和培养,那么他的爬行就是很困难的。
第二阶段爬行的学习与实施阶段,宝宝在储备力量的同时就要开始进行技巧和谐调性的训练,这就是爬行的真正开始了。我们很多宝宝在床上、地上爬都是不可少的,很多家长的误区就是在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是爬行的巩固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家长提出的我的宝宝没有爬行,这个阶段是宝宝建立自信心,整合自己的感觉统合的最佳时期。
必知宝宝从爬到走的八阶段
作为父母,亲眼看到自己的孩子从坐到爬,再到蹒跚学步的过程无疑是令人激动的。美国“父母”网站近日撰文指出,婴儿通常会在4个月到1岁3个月之间,学会从坐起到独自走动。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用简单的游戏和赞许的语言让孩子获得自信,帮助他们学会走路。
第一阶段:坐
4—7个月:孩子能自己从床上坐起来了,这种坐姿可以锻炼他们的肌肉力量,为将来的站立做准备。
家长能做什么:让孩子将一个球滚过来,再滚过去,或是教孩子搭积木,这些都可以锻炼他的幼小肌肉。
第二阶段:爬
7—10个月:孩子学会爬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帮他练习手脚并用的能力,为未来的行走打下基础。
家长能做什么:引导孩子从房屋的一头爬到另一头,让他熟悉房间中更多的地方,同时不断地表扬他。
第三阶段:在外力帮助下站立
8个月:孩子会开始拉住家具或爸爸妈妈的手让自己站起来了,此时,父母可以开始训练他的平衡能力,让孩子更适应站立的姿势。
家长能做什么:孩子能站起来后,教他如何弯膝盖,坐回地板上,这样的技巧可以在他学走路时降低摔倒的风险。
第四阶段:在他人帮助下行走
8—9个月:当孩子拉住你的手站起来并试图找到平衡时,不妨扶他走几小步,这可以告诉他走路是什么样的,并增强孩子迈出第一步的信心。
家长能做什么:多让孩子站立,他站立的次数越多,学走路时就会越舒服越自然。
第五阶段:扶墙走
8—9个月:孩子会扶着墙或家具慢慢行走时,父母一定要保证孩子的安全,确保所有孩子够得到的家具都很牢固。
家长能做什么:当孩子沿墙走动时,家长要鼓励他,并让他试着离开家具或墙壁一会儿,但一定要为他准备一个柔软的地方供他摔跤。
第六阶段:独自站立
9—12个月:走路的关键是平衡,假如孩子能稳站几秒钟,他就很可能要迈步学走路了。
家长能做什么: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平衡,比如跟孩子一起坐在地板上,先帮他站起来,然后数数,看他能站多久,无论孩子站立的时间是长是短,每次都要表扬他。
第七阶段:迈出第一步
9—12个月:孩子迈出第一步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非常需要信心。因此,凡是能让孩子走出第一步的因素,家长都要大加鼓励。
家长能做什么:为孩子迈出第一步欢呼,坐在地上指导他找到平衡。
第八阶段
1岁到1岁3个月:每个孩子学走路的方式不同,有的是先会走后会爬,也有的是时爬时走地学会走路。
家长能做什么:尽可能鼓励孩子走路,当将抱着的孩子放下时,尽量让他保持站立,而不是直接让他坐下。
警惕宝宝爬行八“雷区”
雷区1:地面
危险因素
用水泥、磨石子、瓷砖等所铺设的地板,都容易让学习爬行的宝宝因一不小心跌倒而受伤,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安全改造
可在硬地板上面铺设软垫,不过注意要使用厚度较高的软垫才能发挥作用,并且避免用有很多小花纹的软垫,以防宝宝将小花纹抠起来吃。
雷区2:桌角、柜子角
危险因素
尖锐的桌角或者是柜子角,对学爬的宝宝来说简直就是“危险地带”,万一宝宝碰到了,就有可能造成脸上或头上“破相”!
安全改造
一律将所有的桌角或柜子角套上护垫,或用海绵、布等包起来,就算宝宝不慎撞到,也能将伤害降到最抵。也可暂时把这些桌子、柜子搬离宝宝爬行的房间。
雷区3:电插座
危险因素
宝宝爬行过程中,可能会爬到插座附近,一不小心就有触电的危险。
安全改造
可使用电插座的防护盖,在未使用的插座上加装此装置或是使用安全插座。也可用绝缘材料将它们塞好、封上。
雷区4:垃圾箱
危险因素
垃圾箱里的脏东西不仅会把宝宝全身弄脏,还有很多危险的细菌,万一宝宝把脏垃圾塞进嘴里那可就坏事了!
安全改造
把垃圾箱放到远离宝宝的地方,如把它放到卫生间,然后把卫生间的门关上,以防宝宝爬进去。
雷区5:热水瓶等易碎品
危险因素
热水瓶、茶具、花瓶等易碎品带来的危害可不小。一旦碰碎,热水瓶里的热水会烫伤宝宝,而花瓶的碎渣则可能划破宝宝稚嫩的皮肤。
安全改造
热水瓶、茶具可以暂时放在厨房上方的柜子里;花瓶最好放在窗台上,不要放在有桌布的桌子上,因为宝宝拉扯桌布的时候会将花瓶拉扯下来。
雷区6:气球等类似物品
危险因素
气球、塑料薄膜、塑料袋等类似的物品容易引起宝宝窒息。
安全改造
在宝宝爬行时,把这些东西收拾好,放在远离宝宝的地方,或干脆放到另外一个房间里。
雷区7:药品或其他有毒食品
危险因素
宝宝都有一个“爱好”,不管什么东西都喜欢放进嘴里,不管能不能吃。要是不小心误食了药品、有毒食品等,后果可不堪设想。
安全改造
药品之类对宝宝有危险的食品,最好放在宝宝看不到也够不到的地方,比如锁在抽屉和柜子里。
雷区8:窗户
危险因素
会爬的宝宝,探索范围慢慢扩大,窗户就是他的目标之一。若不小心让宝宝爬到了窗口,很有可能会掉下去,造成生命危险!
安全改造
窗户加上护栏或者防盗窗,或者让床远离窗户,防止宝宝爬上窗台。
宝宝5种爬行姿势大解析
宝宝的爬行姿势那可是千奇百怪,一些姿势奇怪而有趣,妈妈不禁担心,这种姿势正常吗?目前西方把宝宝的爬行定义为腹部朝地的任何形式的移动,美国纽约大学心理学家对爬行宝宝进行过专门的观察,发现总共有25种不同的各身体部位动作来推动宝宝在地板上活动。
最常见的有以下5种爬行动作:
蠕动爬
这是最初宝宝学爬的姿式,宝宝腹部始终贴地,以腹部为支点蠕动,四肢则不规则地划动。宝宝可能只是原地打转,如果移动,也是象虫子一样,向前蠕动,行进缓慢,感觉有些吃力。
姿势解析
宝开始爬行时以腹部为支点蠕动,与他的手臂力量太小有关系。这个姿式是由于宝宝的臂力不够,不足以撑起上半身,要加强胳膊的力量,妈妈可以通过一些小方法,帮助宝宝爬行进阶。
妈妈可以这样做
1.爬行对手臂的力量要求很高,所以首先要训练宝宝的手臂力量。每天让宝宝俯卧几次,然后帮助他用手臂撑起身体,时间可以从短到长,慢慢地宝宝就可以很好地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上半身,这时正式开始训练宝宝爬行的效果会比较好。
2.如果宝宝练习爬行一段时间后腹部仍然离不开地面,大人可用手或一条毛巾放在他的腹部,然后帮助宝宝提起腹部,让他练习手膝爬行。开始的时候 宝宝手脚的力量不够,可能还会习惯性地依赖腹部,妈妈可要多些耐心。当看到宝宝是手和膝盖着地时,就用两手轻轻托起他的胸脯和肚子,帮助他的手和膝盖着 地,然后再向前稍微送一下,让他有爬的感觉。不断地练习俯卧,反复锻炼双臂、双腿的力量及重心移动,宝宝很快就能学会爬了。
匍匐爬
宝宝爬的时候总是用一边爬,总是右边的手和脚用力,感觉像是用右腿爬行来带动另一条腿,肚子紧贴在地上,有如‘解放军匍匐过草地’。
姿势解析
宝宝在爬行时如果总向一侧歪,可能是手脚的协调性还没有掌握好,也可能是两臂、两腿的力量发育不对称。如果是只用手爬行,那就更需要加强手脚的 协调性训练了,这样才可以爬得更快。当宝宝学爬时,四肢如何协调一致地运动成为他们最不易突破的难题,他们经常是顾得了手却顾不了脚,或者是顾得了左边却 顾不了右边。这时需要父母给予一定的爬行姿势的训练。
妈妈可以这样做
1. 一开始时,妈妈可以用双手贴着宝宝的脚底,当宝宝左手向前移动的时候推右脚,移动右手的时候推左脚,利用条件反射让宝宝的四肢被动协调起来。
2. 让宝宝趴在床上,用毛毯兜住胸腹部,爸爸把毛毯提起,妈妈推动宝宝左手、右脚,前进一步后,换推动宝宝右手、左脚,轮流进行,训练宝宝手、膝爬行,在训练 中要注意适时休息,并要多给宝宝鼓励。刚开始可以从几分钟做起,经过反复练习,宝宝的手脚协调性会得到很大提高。
螃蟹爬
宝宝用胳膊在地板上推,这样就使得宝宝的身体向后退,而不是向前进。这种结果往往并非宝宝的意愿,往往让宝宝感到沮丧。
姿势解析
宝宝在爬行时后退,可能是没有掌握好手脚,特别是脚的用力以及方向,经过逗引和训练,宝宝可以学会爬着向前进。
妈妈可以这样做
1. 宝宝开始爬行时往往会后退,这就需要大人的帮助。在宝宝爬行时,爸爸或妈妈可以用手顶他的脚底,这样会使他有东西蹬着,易于往前爬,这样也可以练习宝宝腿部的力量和用力方式。只要经过努力宝宝有了进步,就要给予他鼓励。
2. 妈妈可以利用一些宝宝所喜欢的玩具逗引宝宝往前爬,这也是提高宝宝爬行兴趣的好办法。让他爬着去够你手中的玩具,注意一开始妈妈逗引时离宝宝的距离是只需他向前爬一步就可够到的地方,以免宝宝因为太困难,而失去兴趣。
3. 当宝宝逐渐熟练以后,可以用会动的玩具,比如小汽车、球类等让宝宝练习,这样对宝宝更具有吸引力,因为宝宝都喜欢追逐这些玩具,这样可以让宝宝更多地爬行。
狗爬
宝宝交替使用胳膊和腿,左胳膊伸出去,左手着地的同时右腿也往前移动,然后右胳膊往前伸,右手着地的同时左腿再往前移动。
一些宝宝一直保持肚子着地的姿势爬行,直到开始走路,另一些宝宝会从肚子爬转变到狗爬,然后再开始走路。
姿势解析
行如果发展顺利,宝宝到9个月大时,可以把小肚子完全提起来,用手和膝盖爬行,这时速度也可以很快,这就是所谓的“狗爬”。狗爬属于爬行的高级阶段,是爬行中的高手啦。
妈妈可以这样做
1. 这时候的宝宝活动范围扩大了很多,妈妈要注意安全第一,把家中所有宝宝可触及的范围全部检查一遍,避免危险发生。
2. 在爬动中的宝宝,速度很快,千万不要让他离开你的视线范围,一个掉落的硬币也会成为宝宝的口中之物。
小熊爬
宝宝四肢伸直,着地爬行,如同熊在地上的行走的姿势。小屁屁一扭一扭的
姿势解析
其实这是很自然的一个爬行姿势,应该说是爬行的最高级别,宝宝膝盖不着地爬行,屁股高高翘起,有人把这叫小熊式。宝宝自此,会过渡到蹲起、站立,最后是学走路。
妈妈可以这样做
1. 这时候妈妈可以随时注意宝宝的举动,说不定哪天会看到宝宝忽然自己扶着沙发站起来。
2. 妈妈也可以为宝宝提供一些练习站立的机会,比如扶着他的双臂让他站上十几秒钟,为以后的学习走路打下基础。
有些宝宝不爬需要看医生
宝宝不会爬,而且伴有其它行动障碍时,父母要多留意,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要及时带宝宝到儿科检查,进行训练及治疗。
患有脑性瘫痪:脑瘫患儿3-4个月大时,腿的踢蹬动作明显少于正常婴儿,且很少出现交替动作;到了会坐、会爬、会走的时间,常常明显落后于同龄的宝宝;即使爬行起来姿势也很怪异,表现为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抬头困难,双上肢不能支撑身体。
患有先天性运动系统疾病:均表现为大运动发育落后,当然爬行动作也包括在内,如先天性肌肉病、先天性重症肌无力及脊髓性肌萎缩症严重婴儿型。患 儿常常表现为,身体在出生后就发软。除此,不像正常婴儿那样,仰卧时四肢为屈曲状,而表现为四肢松软,好似"平摊"在床上一样;肢体活动少、幅度小,学会 抬头的时间明显过晚。
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存在肌肉、神经麻痹的宝宝,由于肌肉张力下降,也会影响了宝宝爬行动作的发展。
特别提示
1.当宝宝4个月大的时候,要鼓励宝宝翻身。
2. 对宝宝来说,只要能前进,哪怕一点点,姿势是不是优美都不那么重要。
3. 无论宝宝是在地板上滚动,在平地上来回爬动,都要给予宝宝鼓励,为他鼓掌,夸宝宝真棒,让他对探索新事物充满兴趣。
不会爬行就会走路好吗?
爬行可以促进孩子四肢和躯体的协调平衡能力,使全身肌肉得到锻炼;爬行也可以促进孩子感知觉(如深度知觉)的发展,有助于增进三维理解判断力, 比如谨慎防跌。在本年龄阶段应鼓励孩子爬行,如在他可以触及的范围内放置一些引诱孩子的物品可以有效地让他做到这一点,不要将孩子老抱在手上,剥夺了孩子 在地板上玩耍、爬行的机会。
但确有一些孩子从来不会用上下肢爬,他们会采用诸如臀部贴地、双肘撑持向前挪动或腹部贴地移动的方式,只要孩子学会协调身体的两侧,等同地使用 上下肢,就没有必要担忧。也有的孩子不会爬行就会走路了,此时,也没有必要强迫孩子学习爬行技能。但如果孩子姿势异常、不对称,动作不协调,运动技能明显 落后,则有必要进一步评估有无医学和发育问题。